当前位置: 教务处首页 >> 教学动态 >> 正文

2019年教务处工作计划

发布者:黄重成 [发表时间]:2019-01-04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2019年学校将迎接2018年示范校建设的评审工作,并举行建校10周年校庆,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。本学年教务处在学院董事会和院领导的领导下,以严谨、务实、创新的精神,持续推进学院内涵建设,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一、主要工作

1.专业建设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,2019年新增设2-3个新专业,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新增1个省级专业对接产业示范专业群,与股东企业共建1-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点,持续推进专业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品牌化,以工业机器人技术、电子商务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食品营养与检测、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为引领,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群,建设或引进1-2个资源丰富、应用便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,力争在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。不断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,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融合发展。

2.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融通与配合,强化国学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,进一步推进“被需值教育理念”融入课堂教学,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。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,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,校企合作全面总结提炼“二元制”、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做法。2019年,新增省级“二元制”专业3-5个、现代学徒制专业数达到2-3个,建立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,健全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考试招生办法,加强创新创业拓展学分的积累与认定工作。

3.师资队伍建设。2019年,坚持“培养、引进、调整”的思路,增加总量,改善结构,提高质量,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发展规划,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,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力度,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。投入资金用于引进优秀师资,制定奖励政策培养、引进有技能、有知识、有教学经验骨干教师,培养和选拔副高职称以上专业带头人2-3名。切实发挥“师资培育暨科研孵化基地”的功能,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学院教学、职工培训和科研项目孵化。贯彻实施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实践制度,践行访问工程师制度,实施教师与企业“1对1”联系制度,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,每个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2个月在企业挂职、实践实习,“双师”素质教师达到86%以上。

4.课程建设。适应经济发展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,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,形成对接紧密、特色鲜明、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。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,理论课程够用管用,加大实践课程比重;引入企业技术标准,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,构建以能力为主线、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;科学合理设置课程,加强课程群建设,将每个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证的相关课程(职业能力课程)作为主干,辅国学课程、创新创业课程,推进行业、企业联合开发教育资源,实行学校与行业企业课程学分互换互认,培养学生成为融校园文化、专业文化、企业文化、职业文化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。2019年,校企合作开发10门以上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,开发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,新增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,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-4门;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,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-2个,开设30门左右的素质类网络素养课程作为选修课,以翻转课堂、小组讨论学习为基础建成40门慕课,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,大幅提升学生课程教学的参与度。

5.教学改革。融“教、学、做”为一体,改革创新教学方法,推进教学模式改革,达成“三动”和“四会”培养目标,将学生动手课时提升至全部专业课时的65%以上,进一步推进小组学习、项目学习和讨论学习,发挥学生的主动性、参与性,激发和启动学生学习兴趣。着力打造“1+1”(1个企业技术人员+1个校内专业教师)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,加大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,传授学生实际生产技能与企业文化,及时将企业生产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融入到教学标准、教学设计,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零距离。全面推行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,推行信息化教学,加强三大实习(认知实习、跟岗实习、顶岗实习)管理,完善实习平台建设。同时,将被需值理念融入课堂,推行考试模式改革,全面取消简单化的书面考试,改以实做、学生出题库做考官、讨论、辩论等考试方式,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。2019年,70%以上专业课程实施项目、案例教学,50%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校企共同评价,实现所有学生实习实践资料提交、考勤管理、周日志批阅、实习报告评审、实习成绩鉴定、实习评价等工作的在线管理。

6.实训基地建设。以国家、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,完善校内融媒体技术实训基地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、服装设计与工艺实训基地,建设中西餐实训基地、数字建筑工程实训中心、物流实训基地、鞋楦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。同时,依托五大股东集团企业,发挥区域实体经济发达、活跃优势,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。2019年,实现实训基地建设规模4000㎡以上,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。新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0个以上,使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146个以上,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践。

7.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。完善学校技术应用协同创新平台,着重建设休闲食品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,与ABB、华航唯实、新时达工业机器人等合作建设国家教育部项目“工业机器人应用培养中心”;与福建晋华集团共建“晋江市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”;与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、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泉州市项目“数控一代与智能制造实训点”;与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、厦门思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“校研企创新应用中心”;与泉州市邮政管理局共建“泉州市快递人才培训中心”;与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、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研究院、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共同建“机器人科技协同创新中心”,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,校企合作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、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,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,校企协同创新,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。“校企研”合作共同申报应用型、工程技术研究项目,并制订成果转化方案。2019年,力争获批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中心1个,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,承接省级应用型、工程技术研究项目2-3项,实现技术成果转化15项以上。

8.创新创业教育。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,依托省级众创空间培育、引入科技含量较高、创新性教强的创新创业项目、团队3-5个;依托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,服务创业学生。同时,不断完善省级众创空间,并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。

二、重点工作

1.做强做足特色,闯出职业教育发展新路。校企合作,产教融合是时代的主旋律,基于互利共赢基础上,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协议、制定章程、建立机制、明确职责、开展建设,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企业学院,闯出职业教育发展新路。

2.差异化发展,打造专业品牌。着力建设食品专业、鞋服专业、电商物流专业,多投入、多举措全面推进专业建设,引入全职有名气、有经验的大师担任专业带头人,引入培养德艺双馨青年骨干教师,做同时,建设能承办省级大赛,并融创新创业、技能鉴定、社会培训、科学研究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。到专业有大师,教学有骨干,服务有基地。

3.打破天花板,全面推进教学改革。打破专业壁垒,以工作领域为引领,建立课程链,建设课程超市;以能力培养为主线,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室、智慧教室、生产性实训基地等,贯彻落实“学生为主、教师为辅”的教学模式;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,改革教学评价,修订创新创业拓展学分相关规定,建立学分超市,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。

4.扎实做好现代学徒制、二元制,总结提炼,示范引领。通过建立成本分担机制,建设企业导师库,校企合作开发课程、编写教材、共同教学,共建基地等工作,扎实做好现代学徒制、二元制,并进行总结提炼,形成标准,应用推广,示范引领。

泉州轻工学院教务处

2018年1月